自浔阳泛舟经明海

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朗读

大江分九流,淼漫成水乡。

舟子乘利涉,往来至浔阳。

因之泛五湖,流浪经三湘。

观涛壮枚发,吊屈痛沉湘。

魏阙心恒在,金门诏不忘。

遥怜上林雁,冰泮也回翔。

译文

大江分为九个支流,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。

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,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。

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,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。

观潮感到枚乘《七发》的壮观,凭吊屈原痛苦沉江。

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,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。

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,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。

注释

明海:即指彭蠡湖,唐人往往称湖为海。

流:一作“派”。《说文》:派,别水也。

淼漫:一作“淼淼”。

利涉:船的代称。至:又作“逗”、“经”、“过”。

五湖:泛指湖南、湖北一带的湖泊。一说太湖。

经:又作“过”。三湘:漓湘、潇湘、蒸湘(或沅湘、潇湘、蒸湘)。泛指湖南一带。

涛:一作“潮”。枚发:枚乘《七发》曾写“广陵观涛”一段。

沉湘: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,所以说“沉湘”。

魏阙:宫门外阙悬法之所,因一代帝王所居。恒在:指常在。

金门:金马门的省称。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,学士待诏之处。

上林雁:上林是宫苑名。事见《汉书·苏武传》。

冰泮:冰融,解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邓安生 孙佩君.孟浩然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48-50

  《自浔阳泛舟经明海》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。这首诗清淡自然,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,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,“语淡而味终不薄”的特点。

  此诗以景入手,穿插用典,如:“枚发,屈痛。魏阙心,金门诏,上林雁”,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,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,置身在野无发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。这与“其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其咏诗,其至‘不才明主弃’之语,玄宗因之谓:‘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’因而放还未仕。”之时有同感。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 ...

孟浩然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李冰若

小别经三月,重游阅十年。竹深藏古寺,雪霁涨新泉。

黄泽祈无竭,红梅待吐妍。徘徊旧池畔,不分已华颠。

()

蝶粉蜂黄,才过了、牡丹天气。朱槛外、石榴红绽,照人衣袂。

芳草堤边鸦影乱,垂杨岸上莺声碎。正新裁、纨扇手中携,槐阴憩。

()

水聚即为沤,沤散还为水。祇这聚散中,便是真如理。

()

置身高踞澄台上,放眼遥空碧海中。不使一层楼尚隔,真誇千里目能穷。

龙门倒射沧溟日,蜃气消沉岛屿风。浩淼流波归巨壑,茫茫大半是朝东。

()

几度登临约未成,偶从雨隙得微晴。烟光色散诸般幻,水镜天开一线明。

香火终年车络绎,沙丘亘古棘纵横。我来不为前途卜,但与閒鸥有旧盟。

()

商馆非闲地,闲人偶在旁。

无端声利役,有许去来忙。

()